智通財經APP獲悉民生宏觀發(fā)表研報稱,美聯(lián)儲降息后中國央行的不跟隨似乎將寬松的懸念留到了節(jié)后,但結合當前宏觀形勢和梳理歷史來看,該團隊認為這一次,不應低估節(jié)前宏觀政策定調變化的可能性。結合地方對全年經濟目標的不同表述、最新財政和就業(yè)數(shù)據以及第四季度提前布局的關鍵性三方面,四季度的增長壓力意味著有必要盡早作出政策部署,更應關注宏觀定調上的信號。此外,從歷史上看,“十一長假前”似乎往往也是政策出臺的“重要窗口”。
從當前宏觀形勢來看,一些微妙的變化是值得關注的:
一是在9月中旬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(fā)展座談會后,對于“堅定不移”還是“努力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(fā)展目標任務,地方的表述不盡相同,可能需要盡快統(tǒng)一認識。
二是最新的財政數(shù)據(1-8月財政收支缺口增至2.61萬億)和就業(yè)數(shù)據(8月16-24歲青年失業(yè)率升至18.8%)凸顯了基層“三保”和穩(wěn)就業(yè)的迫切性。
三是從8月經濟數(shù)據來看,四季度GDP可能需要5.4%的增速,才能保證實現(xiàn)全年5%的增速目標,可見在宏觀定調上提前布局四季度是關鍵。
而梳理歷史,也不乏一些重要的政策信號趕在十一長假前懸念落地(比如2014年的“930新政”),甚至一度催化了假期間的海外市場。只是這一次,我們認為更應關注宏觀定調上的信號。
如何看待地方對于全年經濟目標的不同表述?財政可能是一大原因。各省對于經濟目標的理解和表態(tài)可能不盡相同,部分省對于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(fā)展目標任務的定調仍是“堅定不移”,而有些省卻 “努力完成”。這些將目標定為“努力完成”的省份可能面臨著更大的財政約束。尤其是在1-8月全國財政收支缺口繼續(xù)擴大的情況下,政策的出臺更具迫切性。
上半年成績不同,各省對下半年完成目標的“心氣”也有三種不同:首先大省繼續(xù)承擔“壓艙石”角色,廣東、江蘇、山東、浙江GDP占比前四省均表態(tài)“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標任務”;其次上半年GDP“步調稍慢”的中堅省份緊抓落實、加快節(jié)奏,力求“后來居上”,如河北、遼寧、湖南上半年GDP實際同比增速雖較全年目標落后0.5-1.5pct,但依然強調“堅定不移”;最后是上半年經濟動能相對偏弱的省份,在結合實際情況、重估經濟目標后偏向“努力完成”,如海南、黑龍江、青海上半年GDP實際同比增速較全年目標落后4.0-4.9pct,表態(tài)以“全力以赴”、“努力完成”為主。
經濟大省還將如何繼續(xù)“挑大梁”?可能還需更多定調。以四大經濟增長極(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、以及成渝雙城)來說,四大增長極以8.5%的國土面積,集聚了全國約37.6%的人口,創(chuàng)造了全國一半的經濟總量,可謂是我國的“經濟先鋒”。繼2023年以來,四大增長極的經濟增速就持續(xù)領跑全國、充分發(fā)揮“扛大梁”的作用,對比之下其他省份的經濟表現(xiàn)就略微遜色了些。但今年二季度,除成渝地區(qū)外的其他三大增長極經濟增速均有邊際放緩。若想要全年實現(xiàn)“5%左右”增速目標,那么如何加速“經濟大省”增長新引擎的發(fā)展、或如何使其他省經濟“緊跟步伐”,是宏觀經濟的重中之重。
若要完成全年“5%左右”的經濟增速目標,留給四季度的壓力可能有點大。根據8月經濟數(shù)據來看,三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緩至4.6%附近。經我們測算,四季度GDP增速至少要達到5.4%,才能使得2024年全年GDP增速達到5%的年初中性目標。即便是最終全年4.8%符合年初“5%左右”的下限,四季度也需要做到4.7%,考慮到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數(shù)也有一定難度。因此,今年四季度的這一增長壓力意味著有必要盡早作出政策部署。
從歷史上看,“十一長假前”似乎往往也是政策出臺的“重要窗口”。比較典型例如2014年的“930”新政,通過降低首付、房貸利率,放松首套房認定和購房標準等大幅放松地產限制,這對于假期期間的市場產生不小的影響,恒生指數(shù)和離岸人民幣在9月30日觸及階段性低點后,假期均出現(xiàn)明顯的反彈。
近年來這種情況也不少見,比如2022年,在國務院出臺穩(wěn)定經濟大盤的一攬子接續(xù)政策的背景下,9月底央行出臺來穩(wěn)信貸、穩(wěn)地產和穩(wěn)匯率的組合拳;2023年,7月政治局會議不提“房住不炒”且更加強調擴大內需,9月財政也開始默默轉向,26日內蒙古打響了重啟特殊再融資債券的第一槍,28日新的財政部黨組書記到位,也讓市場對于財政在第四季度擴張產生了期待。
今年7月政治局會議指出“宏觀政策要持續(xù)用力、更加給力”,不過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很可能較上半年有所放緩,節(jié)前最后一周的政策動作依舊值得期待。
風險提示:未來政策不及預期,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超預期,地緣因素超預期。